11月24日下午,苏州大学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陈大亮应邀做客第236期“外语论坛·专家论道”,以“中西译论的格义、比较与会通”为题作报告。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经理覃江华教授致欢迎辞并主持讲座。
陈大亮介绍了中西译论三个发展阶段中的关键概念:格义、比较和会通。首先,他以释慧皎的《高僧传》为例,详细阐释了格义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。在对中西翻译话语中的格义现象进行细致的剖析后,他发现,格义发展到研究方法上后存在机械套用、不服水土的问题,硕博士论文中此种现象尤为普遍。同时,他对文质与直译、意译,神韵与SPIRIT等中西术语进行比较,对中国传统学术话语受到西方术语体系简化、遮蔽的现有状况深表痛惜,主张以中格西、以西格中的格义双向阐发,正确认识格义的价值,消除隔阂,实现外来理论的本土化。他在评价现有中西译论的比较研究中提到现有研究对“异”“同”在中西译论中的权重分配有待商榷和深化,进一步指出“比较不是目的,最终要走向会通”。
陈大亮进一步阐明何为中西译论会通。通过梳理各自的源流本末与发展脉络,他提出在找到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,超越彼此的共性和个性,存异共生,在结合点处融会贯通,寻求理论创新,建构理论体系。他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为例,以小见大地将会通的实施途径总结为“会”“融”“化”“通”四步曲,以中国的文质与西方的直译、意译的会通,译意与译味的会通,译意、译味与意境的会通为立足点,介绍了会通的具体实现方法,并点明需要会通研究的问题,为中西译论的深入研究打开了思路。
陈大亮总结道,“会通是在比较基础上的融会贯通、视域融合、理论创新以及理论体系构建,从格义到比较是学术研究的进步,从比较到会通是研究方法的超越与发展,这就是治学的三种境界。”
讲座接近尾声,各位师生就陈教授分享的内容展开热烈的讨论,并就知识翻译学的趋势展望、中国译论中核心概念外译的恰适性等问题积极提问,得到了陈教授的细致解答。覃江华代表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向陈大亮教授所作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,对陈教授在翻译领域的治学境界予以高度的称赞,并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在座师生的殷切厚望,鼓励大家夯实学术积淀,提高治学境界,在精神上自我超越,在行动上知行合一,贯通中西,成一家之言,在会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所创造。
【专家简介】陈大亮,博士(后),三级教授,苏州大学特聘教授,博士生导师,翻译学科带头人,江苏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主任。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,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,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话语译介与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,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。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,累计被引2000多次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,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8项。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,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,国内外数家重要期刊的审稿人。